然而★★★,虽然粮食的生产和供给相对充裕,但我国现在依然还是“大国小农”的传统模式★★★,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势在必行★。2018年★,习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,★★★“农业要振兴,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”。2023年9月,习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,首次提出“新质生产力”概念★★★。“新质生产力”将劳动者、劳动关系和组织方式对于技术和人的要求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,强调科技对农业升级的促进和催化作用,反映了农业发展的新高度和系统观念。★★★“新质生产力”提出来之后,我们也一直在思考★★,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该如何落地★★?农业的教育★、科技、人才一体化推进该如何做★★?这也是农业教育强国中的重要问题★★。
习给我们黑龙江提出了三大“命题作文★★”:黑土地保护、生物育种和智慧农业。这三者都是围绕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。我们开设生物育种和智慧农业这两个专业,正是为了适应未来农业生产的新形态和新需求。因此★,我们在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在不断创新,尝试打破传统的,只有本学院老师授课的模式,由六、七个相关学院的老师联合交叉培养。
Q中国教育在线月,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,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,这是新时代强师★★、强教的重要纲领性文件。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种中国所特有的教育家精神★?
近日,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庆山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★,就新时代农业高校定位及人才培养改革★★★、教育家精神内涵等话题分享了思考★。
总的来说,仁爱之心是教育最核心的一点。国家民族的发展以及未来社会的驱动,没有仁爱之心这个底层价值是不行的★★。可以说,习对于教育家精神的这六点凝练★★★,对每位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,都是一杆尺子、一个样板。我们应围绕这几点来重新审视教育的过程、环节和方式方法,跳出原来“一个模子★★”的教育,重塑未来教育,以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。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《高教前沿》系列访谈栏目,汇聚独家视角★★,分享真知灼见。
以前在我上学的时候★★,没有人愿意选农业★★★,尤其是农学专业★★,觉得学农业就是要回农村种地,★★★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。然而,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农学已经变成了热门专业。比如我们学校的农学专业和种子专业,属于植物生产类的大类招生,已经占到学校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二★。相信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教育模式的转变,大家对农业的认知★,对农业专业的态度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★★,而培养出来的这批人,也将创造未来新的农业形态★。
此外,我们特别注重与北大荒集团还有相关农场的实践合作。全体农学专业★、种子专业和智慧农业专业的学生,都要到农场进行实习。我们老师带着学生★★★,吃住都在农场,有一些农场住宿条件稍微差一点★★,老师只能住在办公室里★。在农场的实习实践中,我们突出红色教育及现代化大农业教育,让学生们到生产一线进行农业生产教育并参与农场的管理,通过深入一线的、系统化的实践,培养他们的农业整体思维。
陈庆山:非常荣幸能够接受采访★★★,并借此机会分享我的一些想法。习提出来的教育家精神,包含六个要点: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★、育人智慧★★★、躬耕态度、仁爱之心、弘道追求。其中,前两点主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★★,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,这两点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育过程中,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。
在培养道德情操方面,我们还需要在专业教育上做引导,强调“知农爱农★”★★★。习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,提到★★★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”。农业高校的学生是否了解和热爱农业,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从事农业工作的热情。因此,这两点作为教育家精神的核心,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体现。
近年来,东北农大在传统优势专业,如农学、种子科学工程等国家一流专业、省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之上,积极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及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。例如,近年来★★,我们启动了智慧农业专业★★,明年将迎来第一批毕业生。此外,今年,生物育种技术专业也通过了审核★★,将于明年开始招生。这两个都是新兴交叉学科,是符合未来的农业发展需求的。
接下来的两点则围绕教师自身的角色★★★,也就是作为教师该怎么做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做★★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或者说作为一个教育家★★★,一方面是能不能率先垂范,躬耕在教学第一线?中国的教育现在需要更多具有引领和榜样作用的★“大先生”,这种引领和示范作用体现在素质素养和对教育教学的态度上★,是否能够保持纯粹的教育精神,启智润心★,因材施教,这是很重要的★。此外,在教学过程中★,是否能够真正做到深入教学一线,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所教授的内容,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、经验等★★★,系统性、创造性地输出给学生,也是至关重要的★。
Q中国教育在线:★★★“教育强国”建设背景下,农业院校的定位是什么?要发挥什么作用?东北农大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新的调整和举措★★?
陈庆山★:我认为,农业强国也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东北农业大学位于黑龙江省,这里被称为★★★“祖国的大粮仓”,主要农作物如大豆★★、玉米★★、水稻等种植面积均居全国首位,整个黑龙江省的粮食商品化率,也就是能调出率达到70%-80%★★★。也就是说,一旦真正出现粮食危机时,黑龙江是可以持续调运粮食的。
最后两点★★★,主要涉及对待学生的态度。教师要用仁爱之心去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,同时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。中华文化是★★★“以和为贵”的,强调和谐与包容。这种包容表现在对所有学生无差别的爱★。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和包容,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,发展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。所以我也常常说★,我们遇到所谓的“有问题的学生”,千万记住★★,不能说这个学生一定是怎么样的,不要给他定性★★,给他打上“问题学生★★”的标签★★。真正的教育是在因材施教,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,通过引导和示范★,实现学生的人格发展乃至个体的重新定位和转型,从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★★。
以我们农业高校为例★,在思政教育方面★★,我们有思政课程,还有课程思政,实际上就是课程和思政这两方面的融合。简单来说,就是教育学生要爱党爱国★★★。过去★★★,很多学生对西方文化特别推崇,随着国家的发展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增强,我们必须探索如何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融入教育之中,这是教育家精神所必须要体现的。
其中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。比如,我们智慧农业的一个学生,他有洁癖★★,刚到农场去的时候就感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,甚至有一次,农场的鸟拉了坨粑粑到他头上。但是,经过一段时间之后★★,这个孩子所有的洁癖都没有了。我觉得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本质,它不是把人归类、贴标签,而是以专业为依托,实现人的发展和成长。
我常常对智慧农业的学生们说★★★,大家不要觉得我们到这来学农业是为了从事农业的,我们是为了定义未来农业的。黑龙江作为祖国粮仓,是大农业的代表,要建好这个★“大粮仓”★★★,就要深度挖掘农业发展的潜力。从农业教育的层面来讲,就是要将教育★、科技、人才一体化推进,就是要依靠先进科技及创新人才★★★,升级农业生产力,优化农业生态★★。从原来的追求产量到追求品质★★,从吃饱到吃好,吃出健康,吃出效益★。这是农业和农业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。
相关标签: 中国有哪些农业大学